老将谢幕与新秀崛起,江苏女子橄榄球:体育改革中的传承与荣光
2025-11-14 21:23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吕翔,童棹凡  
1

新华日报·交汇点讯 11月14日,香港启德体育公园启德主场馆,江苏女子橄榄球队以35比12力克山东队,将本届全运会女子橄榄球项目金牌收入囊中。

这枚沉甸甸的奖牌,不仅是球队15年奋斗的又一硕果,更像一把钥匙,解锁了江苏体育从“竞技小圈子”向“社会大圈子”深度融合的改革密码。从2010年闻风而动组建队伍,到成为国家橄榄球人才输送核心基地;从全运冠军到奥运突破,江苏女子橄榄球的崛起轨迹,正是江苏体育改革阶段性成功的生动注脚。

强势:全胜战绩收获金牌

本届全运会江苏队表现出色,在小组循环赛中,分别以34:12战胜北京队、31:0战胜安徽队、53:0战胜河北队。在1-4名交叉赛中,以25:0的绝对优势战胜四川队挺进决赛,对阵山东队。

决赛中,双方主力悉数上场,江苏队凭借多年打磨的技战术体系与扎实的梯队建设,在比赛中完美执行了战术部署,自开场便牢牢掌控比赛节奏,在上、下半场分别取得21分和14分,最终击败山东队摘得桂冠。

这枚沉甸甸的奖牌,不仅是球队15年奋斗的又一硕果,更像一把钥匙,解锁了江苏体育从“竞技小圈子”向“社会大圈子”深度融合的改革密码。从2010年闻风而动组建队伍,到成为国家橄榄球人才输送核心基地;从全运冠军到奥运突破,江苏女子橄榄球的崛起轨迹,正是江苏体育改革阶段性成功的生动注脚。

破局:跨界选秀与共建模式打开资源大门

英式橄榄球 2010 年成为亚运会正式项目,江苏体育决策者迅速捕捉机遇,打破项目壁垒启动跨界“选秀”,从田径、足球、篮球、摔跤等项目中筛选有潜力的苗子,为橄榄球队注入新鲜血液。这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选才模式,打破了传统竞技体育“闭门造车”的局限,成为江苏体育突破“小圈子”思维的尝试。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飞速发展的江苏女子橄榄球很快吸引国家体育总局关注。2017 年,“共建中国 (江苏) 国家橄榄球俱乐部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以江苏队为班底,面向全国选拔人才组建国家队。这一创新举措,让地方体育资源与国家战略需求精准对接,不仅让江苏队队员在2018年亚运会斩获银牌、在世界系列赛悉尼站取得佳绩,更探索出一条“地方筑巢、国家引凤”的体育发展新路径,国家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封闭团体,而是依托地方优势资源、整合社会力量的“开放平台”。作为体育大省,江苏以资源、人才、资金优势扛起改革担当,为全国体育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江苏样本”。

崛起:15年铸就劲旅,屡为国家添荣光

建队仅15年,江苏女子橄榄球队已从“初创之师”成长为国内一线劲旅,更成为中国女子橄榄球的“人才摇篮”。截至2024年,球队累计向国家队输送主力队员占比超40%,全国锦标赛、青运会等国内赛事冠军奖杯尽收囊中,用硬实力撑起江苏体育“新名片”。

国际赛场上,江苏队员的身影同样闪耀。2023年杭州亚运会,5名江苏队员助力中国队力克日本队,时隔9年重夺亚运会冠军;2024年巴黎奥运会,6名江苏队员随中国队斩获第六名,刷新中国女子橄榄球奥运历史最佳战绩;今年6月,以王婉钰、陈可怡、闫美玲为核心的江苏队,在全运会资格赛中夺冠,为冲击大湾区全运会冠军奠定坚实基础。15年风雨兼程,这支年轻队伍用“屡创佳绩”的成绩单,诠释了江苏体育“开门办体育”的成效,当竞技体育融入社会资源大循环,其成长速度与发展质量得到几何级提升。

传承:老将坚守谢幕战,青春力量接棒前行

大湾区全运会赛场,对闫美玲、王婉钰、陈可怡等老将而言,是职业生涯的特殊告别。在此之前,28岁的闫美玲历经两届全运会、两届奥运会,直言“要用一个冠军为职业生涯画上句号”;第三次征战全运会的王婉钰,带着伤病仍渴望“以最完美状态告别”;30岁的陈可怡放下家庭牵挂,只为在全运舞台展现最好的自己。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主教练陆专的评价道出老将的价值。训练中,她们手把手传授技战术;生活里,她们为年轻队员解答成长困惑、调节心理压力,将多年备战经验、赛场阅历与人生感悟毫无保留地传递给后辈。这种薪火相传的传承精神,让江苏队形成“老中青三代健康发展”的良性梯队,部分年轻队员已跻身国家队,在国际赛事中积累经验,为球队未来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老将的坚守与新秀的成长,正是江苏体育“大圈子”文化的生动体现。

备战:科学施策破难题,以赛代练磨锋芒

作为征战四届全运会的“老帅”,陆专深知球队面临的挑战:队员信心十足,但省队与国家队双线备战导致合练机会少,而橄榄球作为集体项目,思想统一与战术同步至关重要。

为攻克难题,陆专团队制定科学训练计划:以2-3天为一个赛事周期,周一、周二、周四、周五开展全天身体与专项训练;周三侧重技术分析、战术研讨、放松康复与补差训练;周六持续分析恢复,确保队员在高强度训练后及时调整状态。针对夏季高温,球队将主要训练安排在17点后,减少体能消耗,同时逐步提升训练量与强度,兼顾健康与训练效果。9月成为“以赛代练”关键期:在南京与香港、安徽、四川等队伍展开热身赛,下旬代表国家队参加杭州亚洲系列赛,通过实战磨合阵容、发现问题、提升战力。科学精准的备战策略,彰显了江苏体育“专业+开放”的改革思维,既要立足自身优势,又要借助外部赛事资源,在“大圈子”中锤炼队伍实力。

从15年前的悄然组建,到如今的国内劲旅、国家人才输送基地;从跨界选秀到共建国家队,从老将传承到新秀崛起,江苏女子橄榄球队的每一步成长,都印记着江苏体育打破“竞技小圈子”、融入“社会大圈子”的改革决心。体育不再是封闭的业内游戏,而是调动各方资源、凝聚社会力量的开放平台,国家队因地方优势而强,地方体育因国家战略而兴,人才在传承中成长,项目在融合中发展。江苏女子橄榄球的成功实践,也为中国体育改革提供了深刻启示,唯有打破壁垒、整合资源、传承精神,才能让竞技体育更有温度、更具活力,书写出体育强国建设的精彩篇章。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吕翔 童棹凡

摄影 万程鹏

标签:
责编:顾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