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枚金牌114枚奖牌,江苏体育书写“挑大梁”答卷
2025-11-23 16:06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吕翔  
1

当深圳湾的夜色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画上圆满句号,江苏代表团交出的38金33银43铜的竞技体育成绩单,稳居全国第一方阵。这一成绩不仅是奖牌榜上的亮眼刻度,更是江苏体育数十年深耕青训、优化体系、双线发力的生动注脚。887名运动员征战31个大项315个小项,在粤港澳三地的赛场之上,用拼搏诠释“走在前、挑大梁”的担当,用突破书写竞技体育的新篇。

集体项目荣耀加身 团队力量铸就传奇

在本届全运会赛场,江苏集体类项目多点绽放,以无可匹敌的团队力量铸就辉煌,成为奖牌榜上最耀眼的风景线之一。

排球赛场强势上演“双冠荣耀”,成年组赛场,龚翔宇、张常宁领军的江苏女排9战全胜仅失一局的佳绩,时隔八年再度登顶;U18组别江苏女排同样强势夺金,展现了江苏女排后备力量的深厚底蕴。

手球项目更是创造历史,男子手球一路过关斩将,以无可匹敌的实力实现全运会“五连冠”的辉煌战绩,女子手球同样不负众望,凭借默契的团队配合与顽强的拼搏精神,成功完成“三连冠”壮举。棒垒球赛场延续荣耀传承,男子棒球队以11比2大胜广东队,实现全运会两连冠,女子垒球则将“四连冠”的传奇篇章续写,用一场场大胜彰显团队协作的强大力量。

羽毛球赛场时隔16年再续辉煌,江苏男团鏖战五场逆转取胜,重夺全运会团体金牌,青年组女团也同步摘金,形成各级梯队的完美呼应。联合办队模式下,女子足球时隔12年再次夺得成年组冠军,女子7人制橄榄球也成功夺冠,女子曲棍球获得铜牌,都为江苏集体项目的荣誉簿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优势项目稳守高地 传统王牌续写传奇

本届全运会,在开幕式后首日就赛场迎来“江苏时间”,江苏代表团在赛艇、摔跤、拳击、柔道、沙滩排球、手球六大项目中多点开花,狂揽8枚金牌,创下单日夺金新高。

击剑赛场延续优秀表现,傅颖、钱佳睿领衔的女子佩剑团体不仅夺冠,更实现个人项目包揽前三的壮举,15岁少年邹天一以黑马之姿成为江苏全运击剑最年轻奖牌获得者,青春力量惊艳赛场。

泳池内外星光闪耀,奥运冠军张雨霏状态火热,不仅卫冕女子100米蝶泳冠军,更以25.61秒斩获50米蝶泳金牌;19岁的吕沁遥在女子200米蛙泳决赛中后程强势反超,拿下个人首枚全运金牌,董志豪则收获游泳项目银牌。

摔跤与柔道赛场捷报频传。朱江成功卫冕女子自由式摔跤50公斤级冠军;19岁小将张金顶住压力,4比2击败上届冠军夺得53公斤级金牌;洪可新在57公斤级决赛中17比12战胜对手摘金,谢梦宇同步收获铜牌。柔道赛场同样高光,王江南摘得男子-81公斤级金牌,姚雨虹在女子52公斤级折桂,用硬朗作风诠释竞技魅力。体操赛场同样传来卫冕捷报,凭借孙炜、‌尤浩、‌侍聪等选手的稳定发挥,江苏男团以328.957的总分成功卫冕,用岁月沉淀的技艺护航队伍前行。

新兴领域多点突破 跨界项目开拓新局

田径赛场成为突破主阵地。赵杰斩获女子链球冠军,王琦成功卫冕男子链球冠军,成为链球赛场的“双保险”;周慧以14.06米的个人最佳成绩夺得女子三级跳远金牌,谈梦怡凭借6.54米的赛季最佳摘得女子跳远冠军,陶沛林在男子1500米赛场摘银,女子4×400米接力、男子4×100米接力队伍均收获铜牌。举重赛场诞生“黑马冠军”,南京“省队市办”培养的钱飞翔在男子96公斤级决赛中,挺举环节两次成功挑战高重量,最终以385公斤总成绩夺冠,吴艳则在女子81公斤级收获季军。

射击赛场精准夺冠,盛李豪以254.6环的优异成绩拿下男子十米气步枪个人赛冠军,李闻怡斩获女子飞碟双向冠军,男子飞碟双向项目张煜坤、杨蒋更是包揽冠亚军,射箭赛场也传来佳音,刚刚组建不到半年的射箭复合弓队伍,在混合团体成功夺金。

跨界与新增项目实现历史性跨越。沙滩排球男子组合吴佳欣/周朝威力克强敌夺冠,填补了江苏在该项目的荣誉空白;赛艇赛场拿下开幕式后首金,男子四人双桨队伍强势登顶;武术散打赛场,唐思硕勇夺男子60公斤级冠军;拳击赛场许紫春斩获女子57公斤级金牌;蹦床男子团体以182.24的总分夺冠,网球青年军拿下男子团体银牌,霹雳舞选手亓祥宇摘银,新兴项目全面开花。

体系支撑薪火相传 青训根基筑牢未来

老将不老,年轻队员迅速成长,梯队建设效果明显。赛场上,奥运名将张雨霏、33岁的尤浩等老将稳定输出,以经验带动队伍成长;15岁的邹天一、19岁的吕沁遥等新生代快速崛起,在大赛中经风雨、见世面,完成从后备力量到赛场主力的蜕变。这种合理的年龄结构,源于江苏健全的青训体系,从省级联赛到俱乐部的选拔机制,从基层学校到专业队的无缝对接,再到“省队市办”“联合办队”等创新模式,让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逐级成长。

奖牌背后,是一套科学完善的保障体系在默默支撑。从赛前数月的集中集训、战术打磨、模拟对抗,到赛时的医疗保障、后勤调度,江苏代表团用精细化管理将变数降到最低。深夜场馆外,后勤团队清点装备、核对清单;赛场边,教练组快速研判局势、调整战术;队医团队及时处理伤病、保障恢复,这些“看不见的努力”,让运动员能够心无旁骛投入比赛。赛后,所有比赛数据、战术记录被系统归档,成为后续训练调整、人才培养的重要参考,形成了“比赛-复盘-提升”的良性循环。

十五运落幕,荣耀归于过往,征程始于足下。江苏代表团在本届全运会上实现的运动成绩与精神文明双丰收,既是对过往工作的肯定,更是未来发展的起点。从优势项目的持续精进,到新兴项目的重点培育;从老将的坚守传承,到新秀的锋芒初露;从个体的突破闪光,到体系的全面支撑,江苏竞技体育正以多元发展的格局、薪火相传的力量,向着更高目标迈进。下一个周期,这份深耕与坚守,必将孕育出更多赛场奇迹,让“江苏力量”的旋律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回响。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吕翔 童棹凡

标签:
责编:徐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