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中国江苏网讯 距离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不足两个月,江苏霹雳舞队正进入最后的冲刺备战阶段。作为队伍中的核心选手,亓祥宇近日在训练间隙接受采访,分享了队伍的备战细节与个人期许,字里行间尽显江苏街舞人对“家门口”赛事的执着与热忱。
以“超量”训练筑牢体能根基
训练馆的镜子前,亓祥宇的身影在灯光下舒展。作为曾征战奥运会、亚运会的“老将”,这位20周岁的舞者正反复打磨着新的组合动作。“转速还能再提0.5秒。”这样的细节打磨,是全队的日常。
“最后两个月,核心是体能储备与动作熟练度的双重强化。” 亓祥宇坦言,经过前期的系统备战,动作创新、难度编排等已基本定型,现阶段的重点是让身体“适应高强度作战”。他透露,针对比赛中“3轮较量”的强度,队伍制定了“5轮训练不累”的目标,通过多元体能训练筑牢根基——从5公里、10公里乃至20公里的长跑,到融入霹雳舞元素的HIIT心肺训练(如波比跳等),全方位提升耐力与爆发力。
冲刺阶段,亓祥宇训练计划更具针对性:前一个月聚焦上肢、下肢与核心力量强化,为高难度动作打下基础;最后阶段则全力冲刺“超强有氧”,确保在密集赛程中保持最佳状态。“每一次重复都是肌肉记忆的积累,更是心态的打磨。”亓祥宇说,霹雳舞的魅力不仅在于技巧,更在于高强度对抗中能否稳定输出,这正是当下训练的核心。
江苏舞者的“硬核”突破:从“双手”到“单手”的跨越谈及江苏霹雳舞的特色,亓祥宇眼中满是自豪。“我们的队员在技巧难度上的突破,常常让我惊叹。”他举例,霹雳舞中的经典动作“大回环(air fly)”,传统多以双手完成,而江苏新生代舞者已能挑战“单手大回环”,且环绕圈数不断刷新,“这不仅突破了技巧极限,更重新定义了基本功的边界——对他们而言,单手也能成为基本功的载体。”
首战全运的期待:代表江苏,拼在当下
尽管已站上奥运、亚运等国际舞台,亓祥宇仍将此次全运会视为 “全新的征程”。“国际赛场与国内赛场截然不同,这是我第一次代表江苏队征战全运会,荣誉感和使命感都格外强烈。” 他坦言,能与各省顶尖舞者同场 battle,既是挑战,更是学习的机会。
对于首次踏上全运会舞台的亓祥宇而言,这身印着“江苏” 字样的队服格外沉重。“结果无法掌控,但我能做的是全力以赴对待每一天。”他回忆起奥运备战时的经历——面对“死亡之组”的压力,他用最后一个月补短板、强长处,最终虽未达成预期目标,却收获了“勇敢突破”的成长。
如今,这份经验化为备战全运会的底气。“每一场都是新的舞台,要把最干净、最利落的动作,像行云流水般展现出来。”
团队护航 + 公益助力:金牌背后的 “众人拾柴”
亓祥宇多次提到,运动员的成长离不开背后的支撑。从日常训练的外教远程指导(每周 3-4 次网课梳理技术细节),到营养调配、运动康复等团队保障,再到体彩公益金对训练场地、赛事支持等方面的投入。
“这些都是我们能全身心投入备战的底气。” 亓祥宇感慨,一枚金牌从不是个人的孤军奋战,“它属于整个团队,属于每一个为街舞事业付出的人。”
眼下,江苏霹雳舞队的训练仍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亓祥宇和队友们正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警醒,打磨每一个动作,调整每一次呼吸。正如他所说:“目标在心中,脚下有力量。全运会的舞台上,我们会用最尽兴的表现,为江苏而战。”
新华日报·中国江苏网记者 吕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