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我们来了】开栏的话
当2020年的日历撕去最后一页,我们共同迈进了令人期待的2021年。与此同时,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离我们更近了!
距离北京冬奥会的开幕仅剩不到400天,在未来的时间里,各项筹备工作将进入全力冲刺、全面就绪、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坚持如期办赛、安全办赛、合力办赛、简化办赛、精彩办赛,确保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向世界的庄严承诺。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将一起努力,向着既定目标继续不断前行。
今年,在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各项大型活动将陆续举办,其中既有和赛事相关的事件,如开幕式倒计时一周年,所有场馆和设施交付使用,测试赛测验赛相继举办,火炬和奖牌的发布、火炬接力方案的公布并展开传递等,也有我们广大民众热切盼望的,如入场券的发售、志愿者的最后确定等。
从今天起,本报开设专栏《北京冬奥我们来了》,持续记录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筹备进展,讲述中国冬季体育健儿的备战历程,介绍两个冬奥的历史延革及比赛项目,以及发生在你我身边的、与冬奥相关的平凡人的故事。
北京冬奥,需要你和我的共同参与;北京冬奥,有你更精彩!
2020年的最后一天,北京的气温降到入冬以来最低值。清晨8点,北京市民王奇一家冒着零下12度的严寒来到清河火车站,准备乘坐高铁前往张家口崇礼。
“我们三口都是滑雪爱好者,冬季一到就坐不住了,往年我们基本上都去北京周边的滑雪场。2019年年底,京张高铁开通,我们就改去崇礼了,那里雪好,设施和服务也越来越好。去太子营的高铁上还有专门搁雪具的位置,感觉比在欧洲滑雪还要爽,这都是托北京冬奥的福!”王奇告诉记者。
就在王奇一家乘坐的高铁离开北京驶向张家口的时候,地处北京西郊的石景山区金安桥,地铁六号线的终点站,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群身穿相同颜色和款式羽绒服的人们,走出地铁站后继续向西步行。
严寒中,这群人显得很不起眼,但地铁站外的小商小贩和周边的居民都认识他们:“北京冬奥组委的!”一位摊贩告诉记者:“这些人真辛苦,一年到头没有休息的时候,而且人数越来越多。”“我们不光很少有节假日,而且很多工作还要在晚上或夜里进行,因为和国际奥组委及单项组织联系,我们必须要克服时差。”北京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部长徐济成说。
2020年12月25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标志性建筑——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正式完工。这几天,工作人员正在场馆内外进行设备调试、清扫工作。完工后的速滑馆外立面夜间亮灯,“丝带飞舞”的壮美场景将京城的夜晚装扮得分外妖娆。元旦后,这里将启动首次制冰工作。届时,伴随着“天幕”编织完成和“最快的冰”“智慧的馆”的准备“登场”,“冰丝带”将真正实现飞舞飘扬。
“冰丝带”的如期建成,标志着北京冬奥会三个赛区所有比赛场馆建设均顺利完工。
与此同时,“冰丝带”南面大约不到一公里的地方,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新闻中心的北侧,作为北京冬奥会主新闻中心和国际广播中心的国家会议中心二期主体部分也正在加紧施工。目前,这里主体建筑已经完工,预计将于今年下半年交付北京冬奥组委使用。与主新闻中心同期推进的还有多个非竞赛场馆的建设工作,如运动员村、奥林匹克接待中心、颁奖广场两个临时建筑等,这些建设工程均将于今年陆续完工并投入使用。
这里,记者还要透露一个“小秘密”:在2020年6月的国际奥委会协调委员会上,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联合国际奥委会提出整合北京冬奥会主新闻中心和国际广播中心的概念,旨在进一步集约空间,提高场馆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随后,他们与北京冬奥组委就整合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新闻中心(MPC)和国际广播中心(IBC)达成共识。赛事期间,这两大重要的非竞赛场馆将合并为主媒体中心(MMC)。这项改变也意味着前期的筹备工作将要进行重大改变。
徐济成告诉记者:“整合两个中心的概念提出之后,得益于丰富的奥运筹办经验,相关沟通和推进工作顺理成章、非常稳定。主媒体中心(MMC)是将 MPC和IBC高度整合、融为一体。可以说,北京冬奥会正在重新定义主媒体中心概念,国际奥委会希望将来以此作为标配,推广到所有冬奥会甚至奥运会。”
以上几个和北京冬奥会有关的小片段,都发生在2020年的年终岁末,这些故事都发生在北京和张家口所有市民的身边,随时随地提醒大家:北京冬奥的筹备步伐越来越快,北京冬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在过去的一年里,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令2020年东京奥运会延期,也给进入到筹办关键时期的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带来了巨大挑战。
2020年初,原定于2月15日至16日举行的冬奥会首场测试赛、国际雪联高山滑雪世界杯延庆站比赛取消。到了今年,原计划在第一季度举办的一系列国际体育测试赛也陆续取消。
目前,北京冬奥组委正与国际冬季单项体育联合会等方面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制定有针对性的冬季项目测试方案,在保证人员安全的前提下,适时举办系列测试活动,努力完成测试任务,为正式办赛积累经验。
按计划,所有竞赛场馆完工后,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与场馆同步完成,达到测试赛要求。同时,按期推进所有非竞赛场馆建设、改造,确保今年7月之前完工。在未来的一年多时间里,疫情带来的旅行限制和社交隔离,想必还会继续给原本就非常复杂的冬奥筹办增加更多难题,好在经过近一年的艰难探索,想方设法、突破惯例、大胆创新,仍将成为确保北京冬奥会如期顺利举行的重要法宝。
线上、线下结合,已成为冬奥筹办的常态。今年,经过线上公开征集的奖牌、火炬和制服装备的视觉外观设计方案将陆续发布,首届冬奥优秀音乐作品、色彩系统和核心图形,也将正式亮相。正在制定实施的科技冬奥项目,比如5G通信、8K数字转播、VR直播、多语言语音识别翻译等,也在今年进入调试测试阶段,这些高科技的使用,除了助力冬奥筹办,也将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改变。
2019年12月5日,北京冬奥组委启动赛会志愿者全球招募,一年多的时间里这项工作进展顺利,截至目前,注册人数已达122万人,有来自全球168个国家和地区的逾96万人报名,体现了全世界对北京冬奥会的热切期盼,为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提供了重要的人力保障。
据了解,北京冬奥会预计招募2.7万名赛会志愿者,冬残奥会预计招募1.2万名赛会志愿者,其中冬残奥会赛会志愿者原则上从冬奥会中保留。对于最终入选的赛会志愿者,将展开通用培训、专业培训、场馆培训和岗位培训,让他们带着技能上岗,练成本领离岗。对于未能入选赛会志愿者的申请人,还可以参与城市志愿服务,为冬奥贡献力量。
今年还有一件广大民众热切盼望的工作将正式启动,那就是门票销售方案。
根据北京6年前的《申办报告》,北京冬奥会最贵门票拟定为787美元(约合4882元人民币),最便宜门票价格为8美元(约合50元人民币)。根据《申办报告》公布的票价区间表,冬奥会开闭幕式的票价最高,为118~787美元(约合732~4882元人民币),热点赛事的票价为24~236美元(约合149~1464元人民币),一般赛事则为8~79美元(约合50~490元人民币)。
冬残奥会方面,开闭幕式的票价同样最高,为12~118美元(约合74~732元人民币),热点赛事的票价为8~16美元(约合50~100元人民币),一般赛事则为4~8美元(约合25~50元人民币)。
据预计,北京冬奥会可售门票为205万张,冬残奥会可售门票为39万余张,销售率分别达到96%和80%以上。由于具体销售方案尚未公布,相关的事项都需再等待一段时间。根据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经验,北京冬奥会的门票销售渠道仍为网上预定和现场售票。
对于我们广大民众来讲,投身冰雪运动,也是对北京冬奥的最好支持。眼下,我国大部都时值寒冬,国内冰雪游目的地纷纷进入旅游旺季。旅游大数据显示:入冬以来,“滑雪”“赏雪”等冰雪旅游搜索热度出现大幅上涨,“滑雪”成为热度最高的旅游玩法。统计数据还显示:张家口、哈尔滨、北京、牡丹江、成都西岭、贵州六盘水、新疆天山等滑雪游目的地,在元旦假期的搜索热度上升最快。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冬奥组委还启动了全国冰雪旅游宣传推广活动,推广冬奥文化、冰雪文化、冰雪旅游,助力“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在政策推动与市场需求引领下,冰雪运动与冰雪旅游融合发展,将释放出无限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