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来临,气温攀升,湿度加大,此时健身若方法不当,极易引发中暑或运动损伤,因此合理安排健身计划至关重要。
在时间选择上,应避开上午10点至下午3点的高温时段。这一时段气温高、紫外线强,容易导致身体不适。专业人士建议,可选择清晨6-7点或傍晚7-8点进行锻炼。
补水是夏季健身的关键环节,需遵循“少量多次”原则。运动前30分钟,饮用200-300毫升温水,为身体补充水分;运动中,每15-20分钟补充100-150毫升淡盐水或运动饮料,及时补充流失的电解质;运动后,不要立即大量饮水,应先休息10-15分钟,再逐渐补充,总量约为运动中流失汗液量的1.5倍。
防晒与穿着也不容忽视。户外运动时,要涂抹防晒指数较高的防晒霜,佩戴遮阳帽、太阳镜等防晒用品。衣物应选择透气、吸汗的棉质或运动功能性面料,避免紧身、不透气的服装,以利于汗液蒸发和身体散热。
运动强度和项目也需调整。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运动强度应适当降低,比平时下调10%-20%为宜。运动项目可选择游泳、慢跑、骑自行车等较为凉爽的项目,避免长时间进行剧烈的户外运动。若运动中出现头晕、心慌、恶心等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到阴凉处休息并补充水分。
此外,运动前后的准备工作必不可少。运动前进行5-10分钟的热身,如动态拉伸、关节活动等,能提高身体温度,减少运动损伤;运动后进行10-15分钟的整理活动,如静态拉伸、慢走等,可帮助身体恢复,缓解肌肉疲劳。(顾 宁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