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壮丽山河和丰富地貌为多元运动提供了天然舞台。在贵州坝陵河大桥370米高的蹦极点,挑战者纵身一跃,肾上腺素瞬间拉满;在湖南张家界体验一次飞拉达,脚下是百米深谷,人们享受着在悬崖旁“飞檐走壁”的快感;在贵州镇远高过河漂流,橡皮艇在激流中疯狂旋转,游客笑称“当年唐僧师徒都没遭过这么大的罪”;相约在泰山之巅邂逅一次日出,被众多大学生列入毕业前的体验项目名单……这些充满自然野趣与刺激性的活动正成为户外运动爱好者钟爱的体验项目。
与此同时,强调轻松、舒适的“佛系”户外运动也蔚然成风。在社交平台上,爬有索道的山、玩减速版蹦极、躺在浅溪中漂流,轻松惬意的嬉戏同样收获了无数点赞。
电梯登山的普及,让体力有限的孩子或腿脚不便的老年人也能轻松登顶,饱览云海壮阔;匀速下降的减速版蹦极则剥离了紧张和高风险,让人们有勇气张开双臂沉浸式放松身心;不会游泳的年轻人躺在浅水漂流区的漂浮垫上,手捧奶茶仰望蓝天,自是一番适意休闲……户外运动的定义早已超越传统框架,变成了人们心目中“适合自己的,任何能带来愉悦与放松的户外活动时光”。
或剧烈刺激,或轻松自在,无论选择哪种方式参与户外运动,安全始终是不可逾越的底线。在贵州的漂流河道旁,人们注意到:在难度较小的区域,安全员随意分布,站在岸边;而他们一排排站在水中形成人墙的地方,水流相对湍急,这也提醒着游客在此需要格外警惕。中国登山协会的专家向公众提示野外徒步的基本安全原则:结伴而行,备足应急物资;滑雪时护具必不可少,头盔能大幅降低头部受伤风险。在国际雪联的安全准则中,自控原则至关重要:滑雪者需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速度与路线。这一理念适用于所有户外活动——当有人站上蹦极台犹豫不决时,选择使用减速装置不应被嘲笑。相反,这是对自身极限的清醒认知。真正的运动自由,从来不是盲目发起挑战,而是在敬畏中找到与自我身心和谐共处的平衡点。
户外运动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关键在于它是否契合当下的你。惊险激流中水花四溅映照下的笑脸,与浅水区漂浮垫上那份慵懒的满足,本质上是同等浓度的快乐。无论是挑战370米垂直落差的飞身一跃,还是乘着电梯悠然欣赏流动的山色,开心自在,值得同等的掌声。当人们不再用强度、难度等单一标尺去评判,转而关注每个人的身心是否得到真正的滋养与愉悦,就能在广阔的户外运动天地中找到各自的位置,享有同样的满足与乐趣。
毕竟,运动的目的应是追求内心的丰盈与自在,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动起来就好。(孙婧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