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已进入暑期模式,青少年迎来了一年中最长的自主活动期。专家提醒,暑期是青少年通过科学运动增强免疫力的黄金期,但需遵循科学规律,避免运动损伤与过度消耗。
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建议,暑期要科学运动,激活身体免疫力。专家表示,暑期青少年也要坚持运动,每日应累计进行至少6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如跑步、骑自行车、跳绳、游泳、球类等,并要配合肌肉力量练习。同时,要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和运动时间。暑假天气炎热,可选择在早晨或傍晚较为凉爽的时候进行户外运动,超过32摄氏度时应停止户外剧烈运动,选择室内可进行的运动,如瑜伽、健身操、室内乒乓球等。
此外,运动前要做好热身准备,避免受伤;运动中遵循“少量多次”原则补水,每隔15至20分钟饮用100至150毫升水;运动后休息片刻,避免立即冲冷水澡,也不要喝大量冰水。
专家特别强调,中暑急救要记住“移、降、补、送”四步骤——立即移至阴凉处并降温,降温可以采用解开衣物,用湿毛巾擦拭颈部、腋窝等方式,并及时补充含盐饮料。体温大于38.5摄氏度需及时就医。
针对暑期运动中多发的急性扭伤,专家也指出,要遵循“POLICE”原则——首先是保护,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伤害,如佩戴合适的支具或护具,避免重复受伤的动作;其次是进行适当负荷,在不加重损伤的前提下,逐步增加受伤部位的活动量和强度;可以进行冰敷,受伤48小时内,用冰袋或用毛巾包裹冰块敷在受伤部位,每次冰敷15至20分钟,每天可进行3至4次;还可以进行加压处理,使用弹性绷带或其他压迫装置来减少受伤区。(记者 傅潇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