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全国纪录甚至是亚洲纪录,却因为体能测试无缘决赛?这样让人难以置信的一幕,就发生在9月26日进行的全国游泳冠军赛上。原因很奇特:体能测试的成绩和竞技成绩挂钩,体测排名前8位的运动员才能进入决赛。
将体能成绩作为判断竞赛资格的依据和标准,是否合理?不根据项目特点进行针对性的体能强化训练,是否科学?这些都引发了体育爱好者的广泛争议。为此,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了江苏的游泳教练和体科所科研人员。
破纪录、预赛第一都进不了决赛
和此前进行的羽毛球超级联赛、全国田径锦标赛一样,本次全国游泳冠军赛也增加了将体能测试成绩和竞技成绩挂钩的规则。
规则规定,所有运动员在游泳项目正式开始之前都要参加为期两天的体能测试,内容包括3000米跑、30米冲刺跑、垂直纵跳,引体向上和躯干核心力量。只有游泳预赛成绩排名前16位、体能测试排名前8位的运动员才能进入决赛。
令人意外的是,这一规则让很多名将一秒天堂一秒地狱。
9月27日,在女子1500米自由泳预赛中,辽宁浩沙队选手王简嘉禾以15分45秒59的成绩获得第一名,一举打破全国纪录和亚洲纪录。这个成绩也是她个人职业生涯的最好成绩,领先了当场比赛的第二名近29秒。值得一提的是,此前该项目的亚洲纪录也是由王简嘉禾自己保持。然而有些尴尬的是,预赛结束后,王简嘉禾透露自己的体能测试分数不高,预计进不了决赛。
赛后接受采访时,王简嘉禾表示,之所以预赛就拼尽全力,是因为“体能那边我的分数不是太高,还是希望预赛游出一个好成绩。”
“体能我们也不是说不重视,只是觉得体能可能不能成为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吧,这一次比赛以体能来定前八名,还是稍微欠缺了一点。”
“我们毕竟是水上项目,陆上项目不是很擅长。像跑步运动员不可能来水里游得特别好,同样的道理,游泳运动员也不可能陆上每个项目特别好。”
无独有偶,在比赛第一天,傅园慧、于静瑶、方喆都拿下预赛第一名,余贺新甚至打破封尘了七年之久的男子50米自由泳全国纪录,但他们都因为体能成绩排名靠后,最终无缘决赛。
体能测试该不该和竞赛成绩挂钩
体能对于一位运动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强化和训练体能也值得肯定,问题是,拿体能测试作为衡量竞技资格的重要标准,然后“一刀切”的方式是否合理?
“这次体能测试的内容和游泳的项目特点有些冲突,”一位江苏游泳教练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体能测试本身没有问题,但在内容的设置上应该更专业一些。
“3000米跑、30米冲刺跑、垂直纵跳等,这些项目的测试都需要用到脚踝力量,而脚踝对游泳运动员是非常重要的,游泳选手平时一直要压脚,就是要踝关节韧带拉松压软。这和田径运动员的硬劲是截然不同的,而且肌肉类型也不同。”这位游泳教练告诉记者,以前游泳选手练跑步是不需要计算时间的,慢跑是练耐力。
类似的尴尬局面也出现在不久前结束的全国田径锦标赛上,奥运三级跳季军董斌、100米全运季军徐海洋等名将都没能通过体能关。据统计,该比赛中拥有正式比赛资格但由于预赛体能分过低未能晋级决赛的选手有16人,而没有参赛资格却因为体能测试成绩跻身前三的运动员有5人。
“体能很重要,训练体能也确实让运动员在一些方面有所提高。”面对争议,多位专业队教练都对记者做出相似的回答,“但是将体能成绩作为判断竞赛资格的依据和标准,有一些不妥。”
在“体能优先,东京领先”的口号推动下,几乎所有队伍都在搞体能大比武,甚至今年全国象棋男子甲级联赛都引入基础体能测试,未通过体能测试者不允许参加联赛。提升体能对于田径和游泳选手是好事,没有体能当基石,也许一切无从谈起,只不过,让游泳选手跑得快,要求短跑选手在长跑达标,以及给象棋选手制定体能标准,甚至还要跟竞赛资格画等号,如此“偏执”的体能测试,真的很科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