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俗话说,得田径、游泳者得天下。9月1日,第二十届省运会青少年部游泳项目进入最后一个比赛日。从现场比赛情况来看,游泳小选手们表现出来的技术水平、拼搏精神,看到江苏在这个项目上的发展前景。
赛制改革 有利于青少年选手“冒出来”
本次青少年部游泳项目的比赛按年龄分为11-12岁组、13-14岁组及15-16岁组,三个组别共产生88枚金牌,吸引了全省13市的685名运动员参加。
与上一届相比,本届省运会依然采用了先进的计时系统,队员们可以随时查询自己的成绩,还可以与国内其他同级别的赛事进行比对,迅速对标找差。值得关注的是,本届省运会在年龄段设置上面更为合理,取消了低年龄组的比赛,增加了高年龄组的比赛。“这样的年龄段设置更方便省队选材。”南京体育学院游泳学院院长王伟新解释说。
从现场比赛情况来看,本届省运会选手水平与上届相比有了显著提升。王伟新表示,本届省运会发现了一批不错的苗子,其中部分选手已经能够达到更高级别比赛的达标水平。以年仅11岁的小将许俊安为例,该选手在100米蛙泳比赛中,游出了1分16秒56的好成绩,这个成绩达到了二级运动员的水平。
体系建设 人才培养模式日趋“本土化”
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从外市甚至是外省引进部分有潜力的苗子,是大多数城市的通常做法。不过,如今这一现象在游泳项目上有所改变。据王伟新介绍,游泳项目在梯队力量培养上,已趋于本土化。
作为江苏传统优势项目,上个世纪90年代,江苏曾先后培养出林莉、王晓红等优秀运动员。在去年举行的东京奥运会上,更是涌现出张雨霏这样的明星级运动员。四年、甚至八年一个周期,尊重科学、尊重训练规律,建立科学的梯队培养体系,才能涌现出更多的优秀运动员。事实上,除了张雨霏之外,江苏游泳近年涌现出一批有潜力的优秀运动员,以去年代表江苏在全运会上获得蛙泳第四名的董子豪为例,该运动员因为在省运会舞台表现出色,被选拔进入省队后成绩突飞猛进。王伟新介绍说,“他年龄相比同组对手小一点,全运会第四的成绩充分印证了他的能力和潜力。”
四年一度的省运会,成为省队选拔优秀苗子的重要通道,也为优秀苗子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大舞台。来自泰州兴化的一位基层教练说,省运会这种比赛对于孩子们来说非常重要,在这样平台上竞技、以及这样环境下熏陶,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影响非常大。赛场上的竞技,对于基层的教练员同样显得重要,有助于开阔眼界、增强信心。
人才通道 人才选拔主体日趋“多元化”
尽管江苏游泳发展势头较好,但受疫情影响导致江苏的竞赛体系受到非常大的影响。让小选手们有赛可比、让省队有材可选,成为包括游泳项目在内很多运动项目都亟待解决的问题。
游泳在江苏的普及程度相对较好,随着张雨霏在东京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越来越多的孩子爱上了游泳运动。常州等部分地区甚至将游泳项目列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随着该项目普及程度的提升、传统的少体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日趋增加的专业需求。于是,部分学校采取购买服务等多元方式,鼓励社会主体参与游泳项目。社会机构进校园,使得校外俱乐部有了生存土壤,同时也使得人才培养的通道变得更加宽敞了。
游泳训练人口增加了,优秀苗子涌现出来了,如何让孩子们成才显得更加关键。王伟新表示,接下来需要在顶层设计方面积极思考,比如探索线上比赛等等,让处于上升期的江苏游泳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优秀运动员。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吕翔